新常態下的飼料原料行情
4月23 日,2015年飼料原料論壇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。
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:形勢與政策
國家統計局信息中心主任 潘建成
一、經濟增長下滑的背后
2014年GDP增長和工業增長分別為24年和20年來得最低點,引發諸多擔憂。其實最近兩年經濟增長出現罕見平穩,高于下行趨勢線;“平線”走勢(對應08-09V型底)。從趨勢看,2015年慣性下滑的可能性更大。PPI持續下滑與農民工工資持續較快增長擠壓利潤空間。行業分化非常明顯(資源密集型行業利潤率非常低)。部分地區罕見下滑(東北、山西、河北)。鐵路、外貿貨運下滑(資源型產業、出口產業下滑)。人們習慣了過去的高增長,今天的正常增長就“慢”了。
二、未來經濟增長的趨勢
2015政府工作報告對當前國際形勢的判斷:世界經濟正處于深度調整之中,復蘇動力不足,地緣政治影響加重,不確定因素增多。結論:2015年與2014年的情況差不多,不可寄予過高期望,當然也不必太過擔心。截止第一季度末,第三產業首次超過GDP的一半;基礎建設保持持續增長;民間資本占社會總投資的三分之二,生產性服務業投資高速增長;房地產供需矛盾,價格會下滑;網購帶動的不僅是消費,使快遞等業務連續4年保持50%以上的增長。
三、如何理解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
認識新常態,適應新常態,引領新常態,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。新聞聯播討論“新常態”的背景圖:30多年的快速增長,其背后是資源、環境、和諧等各方面付出的代價。企業的本質困難是產能過剩而非需求不足。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、城鎮化、信息化、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,牢固樹立“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。市場解決效率問題,政府解決公平問題。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,促進社會公平正義、增進人民福祉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。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,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,也是全面完成“十二五”規劃的收官之年。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重要位置,狠抓改革攻堅,突出創新驅動,強化風險防控,加強民生保障,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。
畜牧飼料行業發展形勢
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 王俊勛
2014年畜牧生產回顧:
生豬:存欄4.66億頭,下降1.8%;出欄7.35億頭,增長2.75%;肉產量5671萬噸,增長3.2%。
禽蛋:2894萬噸,增長0.6%。牛肉:689萬噸,增長2.4%。羊肉:428萬噸,增長4.9%。禽肉:1751萬噸,下降2.7%。牛奶:3725萬噸,增長5.5%。
生豬生產形勢:2014年全年,只有8-10月略有盈利,全年平均出欄一頭肥豬虧損100元。豬糧比價已連續65周低于6:1的盈虧平衡點。
飼料總產量:1.97億噸,比2013年增長2%。其中,配合飼料1.69億噸,同比增長3.8%;濃縮飼料2151萬噸,同比下降10%;添加劑預混合飼料641萬噸,同比增長1.1%。豬飼料產量8616萬噸,同比增長2.4%;蛋禽飼料產量2902萬噸,同比下降4.4%;肉禽飼料產量5033萬噸,同比增長1.7%;水產飼料產量1903萬噸,同比增長2.1%;反芻動物飼料產量876萬噸,同比增長10.2%;其他飼料產量397萬噸,同比增長37.8%。飼料新法規實施,飼料企業數量明顯減少。2014年底,配合、濃縮和精料補充飼料獲證企業5531個,比2013年底減少4582個;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和單一飼料獲證企業數量分別減少339個和411個。2014年,全國9省區飼料產量過千萬噸,占全國飼料63%,包括廣東、山東、河南、遼寧、河北、湖南、四川、廣西和江蘇,江蘇是今年的新成員。2014年,百萬噸以上的飼料企業(集團)31個,比2013年增加6個;產量10352萬噸,占全國的52%,比2013年增長4%。
受養殖調整影響,今年一季度飼料總產量以及配合、濃縮、預混合飼料產量均同比下降4%、3.2%、9.2%和4.3%。
農業新形勢:成就大,壓力大,成本“地板”與價格“天花板”雙重擠壓;新思路、新視野、新辦法,有“生產導向”向“消費導向”轉變;加快農牧結合;治理農業污染。
畜牧業新特征:產量總體進入低速增長階段;區域布局從東部向中西部、糧食主產區轉移;環境約束剛性化;消費波動對生產影響加大;集團化、一體化、全產業鏈加快發展。
飼料行業:在創新中尋找機遇。創新商業模式和互聯網技術將帶來新機遇;規模化的優勢將體現的更加充分;產業鏈發展成為大型企業集團的必然選擇;生物技術的作用越來越大。
美國和全球玉米/高粱的供求
美國谷物協會北京辦事處主任 樓瑞恩
美國玉米2014年高產,比2013年增加980萬噸,預計2015年產量大幅度下降,比2014年下降近3000萬噸。8年持續增長6600萬噸,乙醇需求增加,飼料需求增長緩慢,出口大幅度增加。巴西、阿根廷、烏克蘭2014-2015年度產量和出口量略有下降,消費量增加,庫存下降。
美國DDGS增產取決于E15乙醇的推廣使用和乙醇出口的增長。
高粱有許多優勢:非轉基因,節水,霉菌毒素低,單寧含量低,改善豬肉品質,降低糞污中的營養物質排放。美國高粱由于中國進口而處于歷史高位,并會刺激高粱播種面積增長,預計高粱的出口還會不斷增長。
中國玉米市場貿易流通形勢及供需展望
中國玉米網總裁 馮利臣
2014/2015糧食年度售糧情況回顧:
啟動早:2014年一號文件明確指出,繼續執行玉米臨儲政策,產區貿易商信心十足,收購啟動早,亦多有提前預定糧源情況出現。
收的快:臨儲政策明確,貿易商信心充足,紛紛看好后市,各企業處以臨儲為目標,爭相采購糧源。
政策好:11月25日臨儲政策發文,開啟新糧食年度臨儲收購序幕,后期追加“霉變放寬”政策,繼續利好玉米市場。
入庫多:臨儲敞開收購,貿易商提前儲備臨儲糧源,使得臨儲入庫量持續維持高位。
庫存高:對比去年市場情況,今年貿易商多有“小庫存”現象,總庫存量不容忽視。
一直強:新糧上市以來,企業處開秤價格同比偏高,貿易商采購熱情高漲,售糧價格基本維持高位。
中儲糧政策提高了糧食儲備,有利于穩定糧價,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,同時也能夠從國際市場獲取更多低價的高粱、大麥和DDGS等原料。由于中國普遍缺水,馬鈴薯的種植面積會逐步增長。
截止4月20日,東北玉米臨儲量已經達到8217萬噸,占總產量的88%。包括:產量因素、政策因素、市場因素和消費因素。臨儲收購創天量將會導致高價糧外運困難,喪失價格優勢,價格或許仍有上漲空間,并最終倒逼東北臨儲拍賣現身。
今年玉米價格的最高點已經在3月份出現,8、9月份不會出現高位,飼料企業采購的低點還有機會。
我國畜牧飼料行業“新常態”的主要特征
全國畜牧總站站長、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希榮
我國飼料行業將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。
1、畜產品消費形式發生新變化,消費總量平穩增長,擠出政府消費泡沫,消費回歸正常。
2、畜產品供求發生新變化,總量平衡,出現結構性短缺和階段性剩余。
3、畜牧業產能過剩,企業面臨突出問題,需要企業自身解決。
4、國內外畜產品發生新變化,價格倒掛,將受到進口畜產品沖擊,如進口豬肉6.5元/斤。
5、區域布局發生新變化,由南方禁養、限養往北方轉移。
6、畜牧業生產方式發生新變化,散戶退出加速,規模化發展放緩。
7、畜牧業制約因素發生新變化,養殖土地政策和環境保護法。
8、畜產品營銷方式發生新變化,除傳統銷售外,直銷、網絡、電子交易平臺會不斷增長。
9、畜產品消費結構發生新變化,禽肉會增加,豬肉會下降。
10、畜牧業生產收益發生新變化,受成本“地板”和價格“天花板”雙重擠壓,成本增加,價格受限,利潤率降低。
11、糧食供求發生新變化,調整種植結構(青貯玉米、苜蓿草),實現種植和養殖共同發展。
12、草原畜牧業發生新變化,大力發展人工草料,人工圈養,滿足消費需求。
13、畜牧業政策環境發生新變化,如取消母豬補貼。
各飼料企業需要仔細研究問題,才能尋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出路。
(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