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戶退出越多,豬價長得越快?
全國豬價一片漲聲,大部分省市,優質外三元報價已經漲到6元/斤以上。豬價上漲是好事,至少可以幫助養殖戶快速走出虧損區,而我們仔細來分析各個地區豬價差異時候,發現一個規律:禁養政策執行越嚴格,小散戶退出越多,豬價就漲的越高。
為什么四川、浙江能夠引領全國豬價呢?
四川曾經是中國第一養豬大省,新希望飼料就是從四川發家,走向全國。但近幾年四川養豬業,無論是從出欄量,還是規?;潭龋歼h遠落后其他養豬大省。從生豬調出大省到目前依賴外省供給,原因是什么?答案是因為四川是中國人口大省,之前家家戶戶都養豬,養豬戶數量全國最多,隨著進城打工潮越來越流行,大量家庭養豬戶退出養豬業,而規模豬場的發展速度沒有跟上,導致四川生豬呈現供小于求的形勢,還需要依靠外省供給。
無獨有偶,漂流豬事件過后,浙江全省上下開始實行禁養限養政策,浙江地區中小豬場退出比例非常高,經過這幾年嚴格執行禁養令,浙江地區養豬數量已經明顯下降,從以前的養豬大省到現在的生豬消費大省,有很多豬易通APP收豬人向我們反應,他們目前主要從河南、江西往浙江調運生豬,以滿足本地需求。
目前,浙江和四川豬價都處于全國較高水平,全年略高于附近養豬大省豬價。從某方面來看,豬價高低與當地的養豬成本關系不大,而與本地的供需關系有關。四川和浙江2個省的養豬業發展規律,似乎給我們一個啟示:小散戶退出越多,豬價長得越快。前者是因為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,家家戶戶養豬快速消失,而規模養豬業發展較慢引起,后者是因為政府限養禁養,環保門檻提高,大批中小豬場集體清退而引起,但是二者的共同原因是距離生豬主產區距離較遠,受外地生豬調入影響較少。
我們再來看北京的豬價走勢,雖然北京養豬場已經基本退出, 而北京又是豬肉主銷區,但是因為東北三省近幾年養豬業快速發展,北京又是東北生豬的主銷區,所以北京豬價一直處于較低水平,并且時刻受東北地區豬價牽制。小散戶快速退出,釋放了大量產能,而規?;B豬業發展較慢,所以導致本地供求關系失衡,大量依賴其他省份供給導致。
從長遠來看養豬區域集中化是養豬業發展大趨勢,未來中國會形成一個幾大養豬主產區,分別供給周邊城市豬肉消費,并且各個產區之間價格可能相互影響。跨地區生豬調運頻繁,讓當今豬價走勢 越來越沒有規律,而養殖戶弄清楚豬價走勢,能夠準確做出預測和走勢判斷,必須關注生豬產銷關系。
東北主產區
東北三省的生豬出欄量連續多年上漲,養豬業的“闖關東”新建的規模豬場已經基本投產。東北從老工業基地到養豬大省,已經實現成功跨越,但東北地區豬肉消費量有限,除了主要供給北京、天津2大城市消費外,東北豬還調運到西南,浙江等地區。
未來幾年東北豬價可能仍然會處于全國較低水平,一方面因為東北地區小散戶較多,養殖品種比其他地區相對較差,生豬品質難以保障,疫情較多,此外東北地區飼料成本較低,環保壓力小,小散戶的養殖積極性還比較高。
華東主產區
華東主產區以山東德州為核心,主要供給上海、江蘇和北京的豬肉消費量。目前,山東地區由于屠宰行業較發達,有雙匯,金鑼和龍大,得利斯等屠宰企業,本地豬基本可以在本省消化,并且還能消化一批河北及其周邊城市生豬。所以山東地區豬價一直處于中間地位。
河南、河北主產區
河北和河南近2年養豬業發展較快, 受環保壓力較少因素影響,河南,河北中小豬場退出比例并不高,規模養豬業發展較快,成為生豬主要調出大省。河南豬價最大的特點是高度依賴外調,假如外調不順暢,本地豬價下跌的幾率很大,所以南方漲價是對河南豬價最大的利好消息,可能最先帶動河南地區豬價上漲。
兩廣主產區
廣東是豬肉消費大省,也是生豬養殖大省,規?;壤^高,需要借助廣西和江西來滿足生豬供應,也有部分河南,湖南豬流入廣東市場。廣東養豬業成本較高,環保壓力較大。廣西養豬業目前還存在大量的小散戶,環保壓力并不大。
新疆主產區
近2年,新疆豬價直線下滑,從前2年的豬價最高省市到位于較低水平,新疆近2年養豬業發展較快,生豬出欄量基本可以滿足本地需求,生豬外調需求下降。
跨地區生豬調運,一方面催生了很多專業收豬人和豬中介,另一方面生豬銷售更加不透明,跨地區價格差別越來越大,本地豬和外地豬結算價也有差別。為了更好的解決跨地區生豬交易難題,豬易通APP推出生豬網上交易服務,使用豬易通APP可以免費發布供求信息,免費尋找優質豬源,我們提醒廣大網友密切關注豬價走勢,關注各大產銷區豬價差異,才能真正賣好豬。
(中國畜牧網)